1、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 【地理位置,行政建制】 长安镇属浙江省海宁市。
(资料图片)
2、位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北邻桐乡市,西南接壤杭州市 余杭区。
3、隔江相望杭州市萧山区。
4、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01省道、穿境而过,均设站点或出入口;320国道、杭东绕城公路出口处分别距镇区6公里、2公里。
5、境内设有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6、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7、 长安是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
8、全镇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8.3万。
9、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02亿元,2007年单农业开发区工业产值已达91.28亿元。
10、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十分明显,经济运行呈现高开高走,效益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
11、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异军突起。
12、传统工业以成品沙发、皮件制革、五金制锁、印刷包装、丝绸纺织五大行业结构。
13、小五金颇具规模,是全国最大的指甲钳和锁具生产基地之一。
14、 农业形成花卉、苗木、特种水产、优质水果四大特色产业块。
15、拥有“长安”、“康艺”鲜切花,“牧港”河蟹,“海宁桑”,“圣品”葡萄等农产品品牌。
16、以长安花卉园区为龙头,全镇共种植花卉170公顷,是浙江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连续四年被评为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17、 【江南小镇,历史悠远】 长安,一名长河。
18、长安之名,当自长河衍化而来。
19、一说寓祈求长治久安之意。
20、《明志》因土音近似,讹作“长杭”。
21、文天祥诗作“长堰”,实则为同一地也。
22、长河即上塘河及境内主干河道,古时北来旅客至杭,大多取道于此。
23、后人复以长河引申成为别名修川。
24、 长安自古即为南来北往的水陆要冲,唐宋时建为市镇。
25、据清王德浩《硖川续志》记载:“唐开元十一年(733年),县令路宣远置……乡市二:一曰长安市,一曰硖石市。
26、”南宋《咸淳临安志》并载长安镇与长安市之名。
27、元《九域志》亦有“长安一镇”之称。
28、又有长安驿。
29、据《咸淳临安志》载:“唐贞观五年(631年)置。
30、旧号桑亭驿,今改名义亭。
31、”南宋建都临安,这里西接临平驿,北连石门驿,为迎送官员、传递公文必经之地。
32、加上漕运往来,四方客商云集,元代曾设水陆两站,备有船六十条、马六十匹,日夜供调配使用,其繁忙于此可见。
33、 长安的有名,亦缘于长安三闸两坝。
34、据管振之《海昌胜迹志》载称:“三闸在长安,上、中、下三闸也。
35、相传始于唐,盖自杭而东,水势走下,故置以节宣也。
36、”民间传说,三闸为尉迟将军所建,不知何本。
37、宋《咸淳临安志》则谓“始于宋绍圣间”。
38、《宋史·河渠志》中己有“长安闸”之名,并称其“上彻临平,漕运往来,商旅络绎”。
39、老坝即长河堰、长安堰,又名长官堰。
40、嘉庆重修《一统志》称:“长安堰……宋时建。
41、至正七年(1347年),复置新堰于旧堰之西,今名长安坝。
42、”堰、闸原为调节上下塘水利,便利往来船只而设,此后商业亦因之日趋繁荣。
43、乾隆《杭州府志》》称长安为“商贾舟航辐辏,昼夜喧沓,市无所不有”。
44、清朱文治《海昌杂诗》中亦有:“近自江南极川楚,长安利甲浙东西”之句。
45、当时商业之兴盛,经济之繁荣,可见一斑。
46、 古镇长安还多古迹。
47、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汉画像石墓,为长江以南所罕见。
48、俗称“三女堆”,在 镇西古觉皇寺西北隅(今海宁中学校园内)。
49、原名“三女墩”,宋《咸淳临安志》已载其名。
50、因避讳改“墩”为“堆”,相传为吴大帝孙权第三女鲁育(小虎)之墓,明末历史学家谈迁、清代学首吴骞、周广业等均对此作过考证。
51、墓在明代嘉靖间曾被盗掘。
52、1973年,因平整工地被发现,海宁文管部门经上报批准,曾进行清理,除少量殉葬品外,在墓室内发现了大量精美的东汉时代画像石刻,内容有:车马出行、庖厨、宴饮、就寝、舞乐百戏,祥瑞及历史故事等等。
53、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室之上盖有保护房。
54、此外,邻近地区尚有翟妃墓(一名翟墩。
55、相传三国吴大帝孙权之妃翟氏卒葬于此)、鲁王坟(相传吴大帝子鲁王霸与太子和不睦,赐死后葬此)。
56、今两处遗迹犹存。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