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为什么把长颈鹿当麒麟,而不是狮子?

2023-07-11 01:01:30 来源:巷听萌比 分享到: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确是一桩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无论是金主明成祖朱棣,还是冒险家郑和,都没有想到大航海的地理和军事意义,一方面就是为了宣扬国威,一方面则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的下落。

当然,郑和本人还是很有政治和经济眼光的一个人,在远洋航海的过程中,一直都在为大明朝搜罗奇珍异宝,还在南洋和西洋地区,与当地海上人进行海洋贸易,想弥补一下大航海造成的亏空,好堵一堵国内反对者们的口舌。


(资料图)

除了金银财宝,郑和还给明朝带回来不少珍禽异兽,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麒麟。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明朝的时候早就家喻户晓。古书之中记载麒麟出处,必有祥瑞,但几千年来,只有春秋时期的鲁哀公捉住过一次,此后的中国人,就再也没有真正在书籍以外,见过这种瑞兽的庐山真面目。

所以明朝百姓一听说郑大人从远洋把麒麟运回来了,都放下了手头的营生,涌到了南京码头,争相观看,连皇帝朱棣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前来迎接。

当时是永乐十二年,明成祖还没有迁都北京,正好能够在南京目睹这一盛况。

当然,朱棣的兴奋,还另有深意,他的皇位是从建文帝手中抢过来的,一直担着“得国不正”的名声,而麒麟瑞兽的到降临,意味着上天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无形中会增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看着宝船上远道归来的郑和,朱棣很激动,但看到郑和命人牵来的麒麟,朱棣却和南京百姓一起愕然:这玩意就是麒麟?

郑和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于是让一位动物专家拿出了古书对照,摇头晃脑地给大家解释:麒麟者,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

经动物专家这么一说,果然大家再看那动物,就越看越像麒麟了。

郑和带回“麒麟”来以后,明朝贵族的麒麟服饰并没有改成长颈鹿状,说明明成祖心里有数,只是因为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长颈鹿是麒麟完全是政治需要,皇帝说它是它就是。

若不是因为明成祖是一代明君,那情景还真和当年赵高指鹿为马有几分相似。

除了麒麟,郑和还给明成祖带回来了非洲的斑马,鸵鸟,非洲豹,狮子等。

从直观上看,狮子和麒麟的相似程度,可比长颈鹿要高得多。那为什么郑和不把狮子包装一下,说成是麒麟呢?

原因很简单,虽然狮子这种动物,在中国也不常见,但见过的人也并不少,汉朝和唐朝的时候,就有外番给中国送狮子了,南北朝时期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舞狮的民间活动,明朝人即使没见过活狮子,也大概了解狮子的轮廓,拿狮子滥竽充数,当然是不靠谱的。

当然,与珍禽异兽相比,郑和带回明朝的,更多的是各色皮肤的人。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支1200人的旅游团,是一个什么概念,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到了中国,虽然送上了贡品,但明朝还必须管吃管住管拿,有的干脆住下不走,所花费的费用远远超过了他们给明朝带来的贡品价值。

所以后期明成祖也就对“万邦来朝”的花样玩腻了,不再像一开始那样重视。

近人为郑和辩护,说郑和下西洋完全可以自收自支,甚至为明朝朝廷带去巨大的财政收入,我觉得是不靠谱的,原因显而易见,明朝人不傻,如果远洋航海真有那么赚钱,那以后财政紧张的时候,为什么不再行航海之事呢?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