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考第一天,早晨8点,砺志中学的“亲友团”送考专车抵达先锋中学考点,15岁女孩陈可(化名)在学校志愿者老师们的陪伴下,迎来人生的第一次大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送她进场,老师们在校门口还在挥手,直到考试铃声响起,带队老师稍稍松了一口气,想着去给孩子张罗午餐。
和老师的互动中,女孩说在这里找到了光
老师们把陈可送到社区。
几天前,陈可所在班级的班主任钟柳珍与另一位教师志愿者尹伟玲拿着清单为陈可采购考试用品,为了方便中考,陈可住回社区,从口罩、衣物等生活用品到文具,老师们把列着十几样物品的清单看了又看,“就怕有遗漏,我们操心惯了!”
16日傍晚,在学校参加毕业典礼后,钟柳珍和尹伟玲就把陈可送到社区,反复向她叮嘱注意事项,为她打气,“中学里的老师们都像妈妈一样”,这是陈可的心里话。
去年4月,陈可被所住社区送到砺志中学时,她的经历让钟柳珍心疼:母亲离世,父亲在外多年未归,还没成年的陈可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社区、街道及警方及时介入,将陈可送到砺志中学。
钟柳珍及其他老师对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孩格外关照。在陈可与老师互动的笔记本里,她这样写道:“这里的老师给了我人生的光,我不会辜负他们的教导。”钟柳珍回复:“那些没有打倒你的磨难,会让你更加强大。”
一年多来,陈可的学习成绩比入校时有了很大提升,个性也开朗许多。经历过的坎坷也是成长,陈可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获了很多爱,有一天我也希望把爱回报给社会”。
成立6年的志愿队全是党员教师
志愿者服务队集体送考。
砺志中学是省内招收特殊学生的公办专门教育学校,在校的除了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学生以外,最多的就是学校难教、家庭难管的“两难生”。
今年入选武汉市最美志愿者的教师潘木桂告诉记者,多数学生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幼缺少家人关爱,才会出现心理乃至行为偏差。帮助孩子矫正不良行为和心理,让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是从事专门教育的教师们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帮扶学生,2018年,潘木桂牵头成立砺志中学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的5名成员增加到现在的23位党员教师,组织开展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矫治、家校共育、基层治理等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从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他们代替无法前来的家人,为一届届学子连续送考6年。
“老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看他们考试,我们的心情和家长是一样的。”志愿队骨干成员尹伟玲老师告诉记者,每年,他们把学生们送到考场后,也会守在考场外,陪伴他们考完全程,“让孩子们在成长路上不孤单、在人生路上不偏航。”
他们既是老师,也肩负着家长的责任
志愿者服务队集体送考。
不是孩子的父母,中学志愿者服务队的老师们却肩负着家长的责任。尹伟玲是学校八年级二班的班主任,除了要管好课业,班上女孩们的身心也需要她全心照料,一周前,学生文文腹痛不止,尹老师与同事合力背起文文,坐上车后一路赶到医院,由于家长不在武汉,尹老师又守在孩子病床前直到文文好转出院。前不久,尹老师带的班级还荣获了“市级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
每年暑期,学校会组织老师们开展面对面家访,要求必须上门,推动家校共育。“有老师来回200公里到新城区家访,有老师自费买油买米送到孩子家……”学校政教处负责人郑志刚介绍,之前,有一位学生因家庭原因,在春节期间只能留校,志愿队的老师排班留校,陪着学生布置房间,大年三十当天,老师们还为孩子做了一桌年饭。
在学校官网上,学校的教育理念是“爱与责任”,学生培养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志愿服务是一群人的接力”,校长殷国俊告诉记者,学校立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校内互助志愿服务,要求志愿者教师要注重以情育人,如今,志愿队累计服务时长接近35000小时,已经有相当一批往届学生顺利进入高中、中职和大专院校深造追梦。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